下眼皮肿可能和用眼过度、饮水过多、外伤、麦粒肿、过敏反应等因素相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进行消除。
1.用眼过度
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或其他近距离屏幕工作,缺乏适当的休息,会导致眼睛疲劳,眼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下眼皮肿胀。
建议注意眼部休息,可以适当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
2.饮水过多
夜间或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身体未能及时排出多余水分,导致体液在眼部周围组织积聚,引起下眼皮水肿。
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通过调整饮水习惯,避免睡前大量饮水,适量进行散步、跑步等运动锻炼,可以促进体液循环。
3.外伤
眼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时,会导致下眼皮组织受损,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
在受伤后,应该立即用冷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能够减少出血和肿胀;24小时后改为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药物,能够起到止痛的作用。
4.麦粒肿
眼睑腺体受到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时,会导致下眼皮红肿、疼痛,有时伴有硬结。
患病早期可以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散,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此外,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阿莫西林等药物,能够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若脓肿形成,则需切开排脓。
5.过敏反应
眼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化妆品等,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下眼皮肿胀、瘙痒、发红。
建议立即脱离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同时尽快用清水冲洗眼部,去除残留过敏原。另外,还需要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药物,能够起到抗过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