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可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1.缺铁性贫血
通常是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可出现单纯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等均下降,血小板计数异常,可有下降或上升。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口唇及眼底发白等症状,需遵医嘱服用铁剂类药物,如硫酸亚铁片纠正贫血。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因感染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会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血小板减少、单纯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等,但凝血功能基本正常,需卧床休息并避免外伤,可以遵医嘱使用垂体后叶注射液、维生素C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导致单纯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同时易受呼吸道感染而导致高热,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瘀斑等。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可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
除了以上情况外,若存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也可出现单纯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并多次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