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舒服可能是心脏神经症、心包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原因所致,详情如下:
1、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是指因性格内向、遗传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及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
患者应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保持愉悦的心情,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应及时使用镇静安神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普唑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地西泮等。若患者心率偏快或合并室性早搏,则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及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则可进行精神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及生物反馈治疗等。
2、心包炎
心包炎是指因病原体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心包脏层、壁层出现炎症的疾病,患者常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若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则应及时抬腿,有助于减轻水肿。对于急性心包炎患者,应及时卧床休息,直到胸痛消失。若患者疼痛明显,则应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及塞来昔布等。若患者为细菌感染,还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及头孢曲松等。若患者出现心脏压塞的情况,则应及时采取心包穿刺术治疗,若为缩窄性心包炎,则可进行心包剥离术治疗。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出现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的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部压迫及呼吸短促等症状,可感觉心脏部位不适。
急性期患者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保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还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硝酸甘油等。部分患者还可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心机供氧不足、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的疾病。患者常可表现为乏力、胸部不适及心悸等症状。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界刺激,为减轻心肌缺氧症状,应及时吸氧。其次,还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扩血管药及减少心肌耗氧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吗啡、硝酸甘油及美托洛尔等。若患者血脂较高,则应及时遵医嘱使用调脂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等。患者还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紧急冠状动脉旁路塔桥术进行治疗。
5、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基本代谢的综合征,患者常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脏不适及乏力等症状。
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严格限制其体力活动,饮食上应限制钠盐摄入,还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及RAAS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洋地黄及缬沙坦等。患者还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
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