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的消炎止痛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及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这些药物都有其特点和不良反应,需遵医嘱使用。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痛作用,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消化不良、腹痛、胃肠道出血等。因此,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疗程,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此外,对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NSAIDs。
2.甾体类抗炎药(SAIDs)
即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迅速缓解炎症症状,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SAIDs一般用于治疗急性炎症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疾病,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3.阿片类镇痛药
如吗啡、哌替啶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而发挥镇痛作用。阿片类镇痛药的止痛效果强,但易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且有成瘾性。因此,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滴定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于有呼吸抑制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4.其他药物
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这类药物具有营养软骨、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消炎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本上治疗疾病。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此外,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消炎止痛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出现严重的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