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早期症状有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外表现、发热等,但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需及时就医检查确诊。
1.全身症状
病人常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导致全身症状的发生。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病人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3.黄疸
肝炎病人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尿液等出现黄染。黄疸的程度与肝炎的病情轻重有关。
4.肝区疼痛
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肝组织本身也不会发生疼痛,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区痛。但肝炎病人的肝脏常常肿大,肝包膜紧张,肝区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肝区不适,有时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或针刺样痛。疼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有密切关系。右叶顶部的病变可引起右侧肩背部疼痛;左叶下段的病变可引起左侧季肋部疼痛。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病人常有肝脏肿大。如果炎症继续发展,肿大的肝脏可能压迫肝包膜,牵拉肝韧带,而引起肝区疼痛,甚至可触及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的肝脏。脾脏肿大多发生在肝炎后期,肿大程度一般较轻,质地较硬,多无压痛。
6.肝外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病人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褪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发热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病人常常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发热原因可能与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肝炎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腹部超声等,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避免饮酒和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