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后身上起红点,可能是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物疹、手足口病、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发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明显诱因。主要表现为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幼儿急疹一般预后良好,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麻疹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少,但部分患者可并发肺炎、脑炎等。
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颈部、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风疹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少。
4.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表现为发烧、咽痛、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皮肤出现弥漫充血的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触之砂纸感,一般在发烧后24小时内开始出疹,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猩红热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少,但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5.药物疹
药物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可伴有发烧、瘙痒等症状。药物疹的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为红色斑丘疹,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表皮坏死、剥脱等。药物疹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发烧,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
7.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烧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的患儿在5岁以下,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婴儿少见。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