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数量、位置、质地、功能等特点,将甲状腺结节分为6级。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1.0级
临床疑似病例超声无异常所见。
2.1级
阴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或钙化。
3.2级
良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或钙化。
4.3级
可能良性,实性或囊实性结节,无明显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2%,需要临床随访。
5.4级
可疑恶性,根据TI-RADS分类为4a、4b、4c级,恶性风险分别为<2%~10%、10%~50%、50%~90%。
6.5级
高度怀疑恶性,超声表现有微钙化、边缘不光整、纵横比大于1等,恶性风险>90%。
7.6级
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分类和评估,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应特别关注。因为这些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和结构与成年人有所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在怀孕期间,甲状腺结节的处理需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随访。对于儿童,甲状腺结节的处理则需要综合考虑结节的大小、性质、功能等因素,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之,甲状腺结节的分级评估是甲状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处理。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少辐射暴露等,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