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区别包括症状表现、危害程度、并发症、发作频率与间歇期等方面。
1、症状表现
急性痛风症状明显且发展迅速,常在夜间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剧痛、红肿、发热,伴随活动受限。受累关节通常为大脚趾的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关节、膝关节等。慢性痛风症状相对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表现为关节反复发作的疼痛、红肿,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石形成。重症患者可能伴有全身无力和发热,以及肾损害等。
2、危害程度
急性痛风危害程度相对较轻,病发后积极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可得到缓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痛风。慢性痛风危害程度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呈现出慢性迁延。可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形成痛风石,治疗困难。
3、并发症
急性痛风首次发病时无明显征兆,可能伴有疲乏、关节局部刺痛感。加重后可能伴发寒战、身体发热等表现,但不会引起并发症。慢性痛风可并发尿酸结石、痛风性肾炎等。导致关节强直、畸形,以及肾损害等严重后果。
4、发作频率与间歇期
急性痛风发作较为突然,频率相对较低。发作后有一段时间的间歇期,间歇期内症状消失。慢性痛风发作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在治疗上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