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其常见的原因有:
1.结核性心包炎
是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心包后,可引起心包渗出、粘连、增厚、钙化,导致心包缩窄。
2.化脓性心包炎
细菌感染心包后,可引起心包化脓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心包缩窄。
3.创伤性心包炎
心脏损伤后,心包内出血、感染,可引起心包缩窄。
4.放射性心包炎
胸部放疗后,可引起心包纤维化、钙化,导致心包缩窄。
5.尿毒症性心包炎
尿毒症患者心包内可积聚大量尿毒症毒素,引起心包炎,进而导致心包缩窄。
6.其他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包肿瘤等也可引起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对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松解缩窄的心包,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结核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低盐饮食,避免劳累、感染等。
对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因此,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