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生理结构异常、免疫力下降及其他因素引起,高危人群应注意个人卫生,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
1.细菌感染
细菌是导致尿路感染的最常见原因。细菌通过尿道口进入尿道,然后向上感染膀胱和肾脏。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
2.生理结构异常
某些生理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例如,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且直,尿道口靠近肛门,这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尿道。此外,前列腺肥大、包茎等也可能导致尿液潴留,增加感染的风险。
3.免疫力下降
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更容易感染和繁殖。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如性生活、使用避孕器具、憋尿、饮水不足等。性生活可能导致细菌传播,避孕器具可能刺激尿道,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过长,而饮水不足则会导致尿液浓缩,使细菌更容易滋生。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群,应该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及时治疗感染,避免憋尿等。如果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