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的诊疗中,准确判断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高血压至关重要,具体的判断方法包括发病原因、发病年龄和血压特点、伴随症状、诊断检查等。
1.发病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通常与遗传、生活方式、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相关。家族遗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父母患高血压,子女发病风险增加;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促使发病。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多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压升高。
2.发病年龄和血压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多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匿,血压逐渐升高,多数患者起病时症状不明显。继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不定,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血压升高较突然、程度较重,部分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常规降压治疗效果欠佳。
3.伴随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等。继发性高血压除血压升高外,还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肾性高血压,可能有水肿、蛋白尿、血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低血钾、肌无力、多尿等症状;嗜铬细胞瘤,会出现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或潮红等。
4.诊断检查
对于疑似高血压患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相关疾病线索。然后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尿液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等)、超声检查(肾脏、肾上腺、肾动脉等)、CT或MRI检查(排查内分泌肿瘤等)。若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结合症状和血压特点,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若找到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疾病,则可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