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微创介入诊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气道内介入治疗、胸腔镜手术、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等。
1.经皮穿刺活检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细针或活检器械经皮肤穿刺进入肺部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肺癌的类型和诊断。
2.射频消融
通过电极针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局部加热至高温,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该方法适用于早期肺癌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微波消融
利用微波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与射频消融类似,微波消融也可用于治疗肺癌。
4.冷冻治疗
将制冷剂通过导管注入肿瘤组织,使其在极短时间内冷冻至零下数十度,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冷冻治疗可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5.放射性粒子植入
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微创的方式植入肿瘤组织内,持续释放低能量的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支气管动脉,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化疗效果。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
7.气道内介入治疗
包括支气管镜下肿瘤电切、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可用于治疗气道内的肿瘤病变,缓解气道狭窄等症状。
8.胸腔镜手术
在胸腔镜的辅助下,通过小切口进行肺癌的切除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9.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
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或附近,通过持续释放的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肺癌的微创介入诊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分期、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不适和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