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加斯病一般指恰加斯病,又称美洲锥虫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
恰加斯病主要通过锥蝽(一种昆虫媒介)叮咬传播,野生动物如南美洲的啮齿动物等也可作为传染源。该病主要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18个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尤其在拉丁美洲的偏远地区更为常见。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口流动增加,该病已向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扩散。
恰加斯病的症状可分为急性期、隐匿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症状包括乏力、发热、周身疼痛、头痛、易怒、纳差、腹泻以及呕吐等,并可能出现局部的恰加斯肿和Romana征(面部叮咬后眼睑出现无痛性炎性水肿和结膜炎);隐匿期患者常出现心电图变化;慢性期则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脏的损伤,如扩张型心肌病、消化道扩张(巨食管、巨结肠)等。此外,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先天性感染的患儿可能出现肝脾大、发热、水肿等症状。
治疗恰加斯病主要为短期治疗,感染早期遵医嘱使用硝基呋喃胺类药物,如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等,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慢性期患者,应采取对症治疗,并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