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旁边长了包,可能是感染性包块、瘢痕疙瘩或毛囊炎等引起的。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继续观察、抗感染、手术治疗等方法。
1.感染性包块
在打耳洞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彻底或操作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感染,引发红肿热痛等症状。建议定期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并遵医嘱外用夫西地酸等抗感染药物。必要时,可加用口服阿莫西林治疗或者切开引流。
2.瘢痕疙瘩
耳垂部位皮肤破损后,易出现瘢痕疙瘩。这是耳洞局部皮肤纤维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可能形成半球形肿块,并伴有疼痛、刺痒等不适。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联合规律放疗以预防术后再次形成瘢痕。
3.毛囊炎
耳部皮肤毛囊受到刺激时,可能引发炎症,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这时可以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打耳洞需谨慎,特别是瘢痕体质的人不建议打耳洞。如果在打耳洞后出现上述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