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细胞即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低考虑与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的,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病毒性肝炎等,详情如下:
一、非疾病因素
长期遭受放射线照射或者接触苯、铅、汞等化学物质,导致造血系统功能损伤,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此外,长期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氯霉素片等药物,也可能会损伤血液系统,进而出现以上症状。
二、疾病因素
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进入呼吸道内复制繁殖,可能会引起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诱发因素一般包括气温变化、患有基础性疾病、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此病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率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等情况,患者一般可有发热、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接触水痘患者、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物品、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此病。患者由于病毒感染,检查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可有降低的表现,皮肤表面还可能会出现粉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等,同时还可能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3、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能会导致此病的发生,病毒性肝炎的诱发因素一般有饮食不洁、共用注射器、性伴侣不固定等。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有中性粒细胞下降的表现,患者通常还可有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表现。
除了以上因素外,出现该情况还可能与风疹、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关。如果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低,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处理。上述疾病积极治疗,一般可控制稳定,患者无需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