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心率过低通常是新陈代谢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疾病、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1、新陈代谢减慢
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新陈代谢较白天下降,导致心跳变慢,且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会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率下降,出现睡眠心率较低的现象。
若心率仅轻微低于正常范围,白天时会自行恢复正常水平,且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日常可适当进行慢跑、游泳、骑单车等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增加饮水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一般可以改善心率过低现象,不必过度紧张。
2、房室传导阻滞
由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心肌缺血等原因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冲动在心脏中传导时会出现减慢,引起心率下降,夜间睡眠时可出现上述现象。
患者若症状不明显,日常注意劳逸结合,按时检测心率即可。若出现胸闷、疲乏、呼吸困难等表现,可以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地高辛注射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能力,帮助提高心率。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采取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进行治疗,维持心脏正常搏动,避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需定期复诊,远离磁场环境,避免进行对抗性运动,以防病情加剧。
3、心脏疾病
若患有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心肌组织出现损伤,影响电激动的传导,导致心率下降,睡眠时可发现心率过低。
患者可以使用磷酸腺苷、辅酶Q10等药物营养心肌,促进组织修复,出现呼吸困难时可以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以采取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瓣膜成形术等进行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4、药物刺激
部分药物对心肌具有抑制作用,如果在睡前用药,可能会导致心率降低,导致睡眠时心率过低。
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此类药物可以降低心率,在医生建议下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心率可自行恢复正常。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心率、血压等体征,了解病情进展。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年龄增长、窦房结功能障碍等原因均可导致机体在睡眠时心率过低。若为生理因素引起,一般可自行改善,若是病理因素导致的心率下降,建议积极治疗,帮助提高预后质量,否则病情加重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