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井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可以被人耳识别。
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其整体呈现为喇叭状,外耳道的软骨部分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此外耳廓可收集声音,并在外耳道的作用下将声波传递给中耳。
中耳包括乳突、鼓室、鼓膜以及由锤骨、砧骨、镫骨和其周围的关节韧带构成的听骨链。外耳道与中耳以鼓膜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在鼓膜的作用下转化为机械振动并经过听骨链传递至内耳。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迷路里充满了淋巴液,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耳蜗是声音的感觉器官,可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蜗神经传递至大脑。
获取声音的途径包括两种:一是声波的振动被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递至鼓膜,再通过听小骨及前庭窗的振动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当内耳中的淋巴液流动时可以带动内耳毛细胞的运动,毛细胞相当于“转换器”的作用,可以把声音的振动能量转变为动作电位,这样电信号就可以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进入掌管听觉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此过程被称为空气传导。二是声波直接通过颅骨传到内耳使内耳淋巴液振动产生听觉,此过程被称为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经过如此多的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会导致听力下降。所以,一旦发现有听力下降时,应及去往正规医院就诊,由专科医师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千万不能把所有的听力下降一概而论,否则容易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