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分型包括胸锁乳突肌肿块型、胸锁乳突肌挛缩型和骨性斜颈,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胸锁乳突肌肿块型:
此类患儿在出生后即可发现颈部有梭形肿物,质地较硬,无压痛。
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正常,不影响活动,亦不影响患儿头部转动。
一般在1岁至1.5岁时,肿块会逐渐缩小、消失,但部分患儿会出现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面部畸形。
2.胸锁乳突肌挛缩型:
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部指向健侧肩部。
患侧颈部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可触及条索状肿物。
头部活动受限,向患侧转动时受限更为明显。
3.骨性斜颈:
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胸锁乳突肌挛缩会逐渐加重,导致头面部畸形。
患侧面部短小、扁平,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颈椎可发生侧弯,严重者可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的患儿,主要通过按摩、热敷、手法扳正等方法,促进肿块吸收,松解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主要通过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松解周围组织,以恢复颈部的正常形态。
对于小儿斜颈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纠正患儿的不良姿势,如喂奶时不要只固定在一侧,睡觉时应尽量保持头部中立位等。
总之,小儿斜颈的分型和治疗方法较为复杂,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以便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