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推拿疗法、敷脐疗法等。
1.药物治疗
盗汗常由阴虚火旺造成,患者阴虚的表现包括眼干、口干、鼻干等,火旺表现为潮热、五心烦热、烦躁、失眠等。地黄丸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由山萸肉、熟地、丹皮等六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滋肾阴,治疗骨蒸潮热、腰膝酸软、盗汗等。
2.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对于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补肺经、补肾经、揉肾顶、捏脊、按涌泉等,每天做一次具有养阴敛汗的作用。
3.敷脐疗法
取新启封的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粘紧即可,3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达到益肾养阴的效果。此外,还可用五倍子、朱砂共研细末填满肚脐孔,用麝香止痛膏外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续换药24次可使汗明显减少,直至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盗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