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热37.2°C是不是大病,需要根据原因分析。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长期低热,通常不是大病;若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的,一般是大病。
1.不是大病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人体散热困难,可能出现持续性的低热症状,但一般体温升高幅度较小,在37.2°C左右,脱离环境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此外,部分人群由于体质差异,基础体温可能稍高,长期维持在37.2°C左右,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多数属于正常现象。
2.是大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疾病,在病菌的刺激下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午后低热,体温在37.2°C左右,并伴有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属于较大的疾病。
需要注意,肺结核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使用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针对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状态,提高杀菌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建议在出现长期低热时,患者应保持警惕,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