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是一种来源于大肠黏膜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属于肠息肉的一种。该病通过积极规范治疗后无法根治,病情容易复发,且有癌变风险,所以属于严重的疾病。
大肠腺瘤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对于有林奇综合征家族史或家族性腺瘤样息肉样病的患者而言,更易发生大肠腺瘤。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增加该病发生几率,比如长期大量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长期吃过于油腻、腌制食品等。
大肠腺瘤的症状与其大小有关,一般小的腺瘤没有临床症状,多数是在做肠镜检查时无意中发现的。而体积较大的腺瘤可引起便血、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肠套叠等并发症。
虽然大肠腺瘤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研究显示,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发展而来,这一过程通常需要5年以上,平均是10-15年。因此,大肠腺瘤被视为癌前病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患者被确诊为大肠腺瘤时,无论腺瘤大小,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如果腺瘤直径小于5mm,可以采取热活检钳嵌除术、圈套器切除术等。对于直径小于2cm,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腺瘤,可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宽基腺瘤和无蒂腺瘤,或者直径大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腺瘤,可采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大肠腺瘤经过手术治疗后,通常可以将病灶去除,但是并不能得到根治,病情会反复发作,而且部分腺瘤也有癌变风险。当腺瘤癌变后,癌细胞会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该病比较严重。
患者平时应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吃些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鱼肉、菠菜等,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病情痊愈。尽量少吃咸菜、咸肉等腌制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大量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增加大肠腺瘤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