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与解剖结构、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主要由病原体经尿道口上行感染所致,此外尿路梗阻、医源性因素、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通常无明显症状,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尿路感染多由病原体经尿道口上行感染所致,与新生儿的解剖结构、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
首先,新生儿的尿道口较短、宽且直,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其次,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免疫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新生儿尿路感染的风险,如:
尿路梗阻: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后尿道瓣膜等,可导致尿液排泄不畅,细菌易于滋生。
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可损伤尿道黏膜,使细菌易于入侵。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如先天性多囊肾、髓质海绵肾等,可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尿路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如果怀疑新生儿有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明确诊断。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尿道口清洁,多喝水,促进恢复。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有尿路畸形或其他疾病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排尿情况,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此外,母亲在产前和产后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机会。
总之,新生儿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了解其病因和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