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其症状包括急性关节炎期、间歇发作期、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肾脏病变等。其病因包括尿酸生成过多和尿酸排泄减少。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血尿酸、尿尿酸、X线检查等结果。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痛风石较大、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血管等情况。预防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避免诱因等。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以下是关于痛风的一些信息:
1.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常午夜起病,多呈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余依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肘等关节,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
间歇发作期: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而后出现无症状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一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佳的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肌腱、滑囊液和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于耳轮、跖趾、指间、掌指等关节周围,大小不一,可呈黄白色赘生物,导致关节畸形、僵硬、活动受限,甚至破溃、窦道形成。
肾脏病变:尿酸盐肾病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2.病因:
尿酸生成过多:包括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和外源性尿酸生成过多。
尿酸排泄减少:包括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和肾小管分泌减少。
3.检查:
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尿尿酸测定:参考值:成人900mg/d。超过此值为尿酸生成过多型,提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可能是尿酸生成过多型,或者是尿酸排泄减少型,或者是两种混合型。
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即可确诊。
X线检查:急性关节炎期仅见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后,在关节软骨缘破坏处周围出现骨凿样骨缺损;病情进展,可出现软骨下囊性变,多发生在第1跖趾关节、跗跖关节、踝关节、跟骨或掌指关节等部位。
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破坏、痛风石及肾脏尿酸盐结晶等。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血尿酸、尿尿酸、X线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是否患有痛风。
需与其他关节炎、肾脏疾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5.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控制饮食、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适当运动等。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痛风石较大、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血管等情况。
6.预防:
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适当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尿酸血症。
避免诱因,如劳累、感染、创伤等。
总之,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诱因,积极配合治疗,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