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有咽痛、头痛、发热、咳嗽等,可对症使用止咳祛痰药,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具有传染性,应适当隔离。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1-3岁婴幼儿多见。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支原体肺炎秋冬季节多见。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
症状:
潜伏期约2-3周,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咳嗽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少数可高达39℃以上,可持续1-3周。
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可持续1-2周。
其他症状包括胸骨下疼痛、恶心、呕吐、头痛等。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对症治疗:咳嗽剧烈者给予止咳祛痰药,如氨溴索、氨溴特罗等。
抗菌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也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疗程一般为2-3周。
温馨提示:
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适当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患儿应多喝水,以促进痰液排出。
患儿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