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神经精神症状等,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养、中医治疗、体育锻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还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久站、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以下是胃下垂可能出现的信号: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胃下垂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养:胃下垂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胃下垂是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可以通过服用补中益气汤等中药来调理。
3.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腹肌张力,提高胃的张力,有助于胃的恢复,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病情。
4.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来缓解胃下垂的症状。
5.手术治疗:如果胃下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胃下垂多发生于身体瘦弱、腹壁松弛、腹肌薄弱者,多见于瘦长体型者、经产妇、消耗性疾病或卧床少动者。此外,还与膈肌活动力降低、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胃下垂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以减轻胃的负担。
2.避免久站:久站会使腹压增加,加重胃下垂,因此应避免长时间站立。
3.注意休息:过度劳累会使中气下降,加重胃下垂,因此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保持心情舒畅:心情抑郁或过度紧张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胃下垂症状,因此应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