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占比90%以上,后者在某些疾病基础上出现,占比10%,常见病因包括肾脏病变、大血管病变等,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高血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继发性高血压是在某些确定的疾病基础上出现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0%。常见的病因包括:
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
内分泌性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睡眠中口和鼻呼吸气流停止或低通气,伴有打鼾、睡眠中断、日间嗜睡等。
除了上述病因外,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血压升高,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孕药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其病因如何,都需要积极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
减轻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补充钾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建议不饮酒。
增加运动: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孕妇高血压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儿情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老年人高血压常伴有多种疾病,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高血压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