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是可治愈或控制的,需明确病因并进行对因治疗、一般治疗和降压治疗,注意避免使用升高血压的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能被治愈或明显缓解。以下是关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些信息。
一、病因
1.肾脏疾病
肾实质性高血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的肾性高血压等。
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等。
2.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间隙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皮质醇增多症: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
3.心血管病变
主动脉缩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致使主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
4.颅脑病变
颅内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
颅脑外伤: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损伤血管周围组织,刺激脑膜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高血压。
5.其他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由于睡眠中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导致间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以及胸内负压增加,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夜间心绞痛、脑卒中、2型糖尿病,并使原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高于正常,血液黏度增高,全身血流缓慢,可导致高血压。
药物:糖皮质激素、甘草、避孕药等。
二、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起病缓急、血压水平、病程、高血压家族史、生活方式、药物应用史等。
2.全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血压,听诊心肺,检查腹部、四肢动脉搏动,观察有无库欣面容、水牛背、毛发增多、痤疮、紫纹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酸、电解质等。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醛固酮测定。
甲状腺功能测定。
其他:如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4.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双肾及肾上腺超声。
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其他:如肾动脉造影、肾上腺静脉采血等。
三、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如肾动脉狭窄可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可行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选用螺内酯等药物治疗。
2.一般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降压治疗: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合并的其他疾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四、注意事项
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2.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3.定期监测血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4.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可升高血压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甘草等。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可治愈或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