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纤维素性炎症,由痢疾杆菌引起,病变局限于结肠,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治疗主要用抗生素,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细菌性痢疾是纤维素性炎症。
原因: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信息补充:
病理变化:急性期的主要病变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通常称之为假膜性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并发症:可并发溶血尿毒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关节炎等。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嘧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
预防:主要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信息: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炎症,可导致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