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具体分析:
重型再障:起病急,贫血、感染、出血严重,血象和骨髓象均显示骨髓造血功能重度减低。
非重型再障:起病缓,贫血、感染、出血较轻,血象和骨髓象显示骨髓造血功能中度减低。
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伴严重感染和出血。
慢性再障:起病缓,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具体分析:
1.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少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影响儿童。
2.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病情进展速度、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以及急性和慢性再障。
重型再障:起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出血。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⁹/L;中性粒细胞<0.5×10⁹/L;血小板<20×10⁹/L。骨髓多部位增生重度减低,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
非重型再障:起病缓,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血象具备下列三项中一项: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20×10⁹/L;中性粒细胞<0.5×10⁹/L;血小板<20×10⁹/L。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急性再障: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出血。血象具备重型再障诊断标准中的两项。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
慢性再障:发病缓,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血象具备重型再障诊断标准中的一项,再具备下列二项中至少一项:中性粒细胞<0.5×10⁹/L;血小板<20×10⁹/L;骨髓增生减低。
需要注意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如果怀疑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