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的症状轻重不一,可能出现下腹疼痛、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阴道流血、休克症状、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等,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需进行B超、血常规、后穹隆穿刺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黄体破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症,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可能仅有突然的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以下是黄体破裂可能出现的一些表现:
1.下腹疼痛:这是黄体破裂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剧痛,可能会逐渐加剧。
2.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3.肛门坠胀感:破裂后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凹,刺激直肠产生肛门坠胀感。
4.阴道流血:如果黄体破裂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可能会出现阴道少量流血。
5.休克症状:如果出血量较多,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6.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可有压痛及反跳痛,严重时可触及包块。
7.后穹隆穿刺: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有助于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黄体破裂的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在破裂口较小、出血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下腹不适。因此,如果女性在月经后半期或性生活后出现下腹疼痛,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黄体破裂的可能。
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怀疑黄体破裂时,医生一般会进行以下检查:
1.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有无积液,有助于诊断黄体破裂。
2.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贫血及出血情况。
3.后穹隆穿刺:如前所述,有助于诊断。
如果确诊为黄体破裂,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出血较少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血、止痛等。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出血较多、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总之,黄体破裂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急症,女性朋友应了解其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