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适应证、剂量和分割、时间和疗程、副作用和处理、注意事项、疗效和预后等内容见正文。
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是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高危患者,放疗可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然而,放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本指南旨在为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和临床指导,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一、放疗的适应证
1.高危因素:肿瘤侵犯子宫肌层≥1/2、肿瘤分化差(G3)、脉管瘤栓、宫颈间质浸润、肿瘤累及子宫内膜下≥1/2。
2.中危因素:肿瘤侵犯子宫肌层<1/2、肿瘤分化好(G1、G2)。
3.低危因素:无高危和中危因素。
二、放疗的剂量和分割
1.盆腔放疗:总剂量45~50.4Gy,分割剂量1.8~2Gy。
2.阴道近距离放疗:总剂量30~36Gy,分割剂量2Gy。
三、放疗的时间和疗程
1.术后放疗应在术后4~8周内开始。
2.放疗疗程一般为5~6周。
四、放疗的副作用和处理
1.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可给予升白药、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
2.放射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可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多饮水等治疗。
3.放射性直肠炎:腹泻、便血,可给予灌肠、止泻等治疗。
4.皮肤反应:皮肤发红、瘙痒,可给予皮肤保护剂、止痒药等治疗。
五、放疗的注意事项
1.放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4.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监测放疗副作用。
六、放疗的疗效和预后
1.放疗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风险,提高生存率。
2.放疗的疗效和预后与肿瘤的高危因素、放疗的剂量和分割等有关。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放疗的剂量和分割、时间和疗程、副作用和处理等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监测放疗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