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严重或存在相关疾病时,不建议自行取出,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先评估,然后根据情况使用软化剂、冲洗、吸引或夹取等方法取出耳结。
当耵聍(俗称耳结)栓塞较严重,或存在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情况时,不建议自行取出耳结,以免操作不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损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取出耳结的步骤:
1.评估:医生会先观察耳结的大小、位置和质地,以确定最适合的取出方法。
2.软化:对于较硬的耳结,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软化剂,如碳酸氢钠滴耳液,让耳结逐渐软化。软化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耳结的大小和质地。
3.冲洗:在软化后,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温和的冲洗液冲洗外耳道,将耳结冲出。冲洗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些压力和轻微的疼痛,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4.吸引:如果冲洗无法有效取出耳结,医生可能会使用吸引器将其吸出。吸引器会产生负压,将耳结吸出。
5.夹取:对于较大或难以冲洗出的耳结,医生可能会使用耵聍钩、镊子等工具将其夹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取出耳结的过程中,医生会尽量保护外耳道和鼓膜的完整性。如果操作过程中感到疼痛、出血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对于儿童和不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来进行操作。此外,如果存在耳部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医生可能会在取出耳结之前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自行取出耳结,可能会导致以下风险:
1.外耳道损伤:使用不当的工具或方法取出耳结可能会刮伤或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引起疼痛、出血和感染。
2.鼓膜损伤:过于深入地取出耳结可能会损伤鼓膜,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3.感染:如果操作不当或不注意卫生,可能会引起外耳道或中耳的感染。
因此,不建议自行取出耳结。如果出现耳结栓塞或其他耳部问题,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此外,保持耳部清洁,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过度清洁外耳道,也是预防耳结形成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