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是经皮微创介入技术,将封堵伞放在左心耳区域把左心耳进行封堵,达到预防血栓或血栓栓塞事件的目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全麻,经过食道超声监控监测手术过程,包括房间隔穿刺和左心耳形态指导治疗等方面。但部分中心也用局麻进行,规范要用全麻,全麻更加安全;2、穿刺股静脉,同时还要穿刺桡动脉进行压力监测。股静脉穿刺成功后,输送扩张管、鞘管到右心房;3、房间隔穿刺,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房间隔,房间隔一般是在卵圆窝的下后部分,有利于左心耳封堵轴向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4、穿刺成功过后,要用药物即抗凝药物肝素,按照每公斤体重100个单位的标准应用,避免在术中表现出血栓栓塞事件;5、到了左房以后,用输送鞘管输送系统包括猪尾导管,寻找左心耳的位置。要经过DSA造影确定左心耳位置及形态,同时结合食道超声情况,综合判断病人开口直径和工作深度,选择合适的封堵伞;6、确定过病人开口直径和深度后,封堵伞在体外排气准备好以后,沿着输送器输送到左心耳区域,按照要求进行释放;7、最后要进行评估,经过造影和食道超声共同评估伞封堵的位置如何,有无分流,有无漏检等表现,综合判断是否满足释放原则。经过以上过程释放以后,再做复查造影或超声评估封堵伞的位置和情况。
房颤患者要不要做左心耳封堵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房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出血风险、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和风险、其他健康问题等。1.房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效果可能不同。此外,房颤的严重程度,如心房大小、血栓形成风险等
房颤患者是否需要做左心耳封堵术,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房颤类型、血栓风险、出血风险、左心耳结构、其他因素等。1.房颤类型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患者,若有较高的血栓风险,尤其是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等),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病人是否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脏、脑部的并发症。左心耳作为血栓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部分房颤患者来说,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
房颤一般指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人进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原因包括口服抗凝药物的局限性、左心耳结构和功能适合封堵、降低卒中风险、减少出血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1.口服抗凝药物的局限性部分心房颤动病人存在口服抗凝药物的禁忌或无法耐受。抗凝药物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尤
房颤病人做左心耳封堵的原因主要有预防血栓形成、替代抗凝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等。1.预防血栓形成房颤时,心脏会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其中左心耳是容易产生血栓的位置。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将封堵器植入左心耳,使左心耳与左心房隔离,能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至2%,但这一数字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封堵左心耳的类型包括塞式封堵器、盘式封堵器。1、塞式封堵器形状如一个半球形的塞子,其轮廓形状可适应大多数的左心耳开口形态,并有
左心耳封闭术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内科经皮介入,另外一种就是可以通过胸腔镜将其夹闭。做左心耳封堵或者是夹闭术的目的就是把左心耳可能长血栓的区域去除掉,不让血液在里面淤滞,从而大大降低心脏的血栓形成,造成外周栓塞的风险。做了左心耳封堵以后,就不需要再吃华
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包括非瓣膜性心房颤动、HAS-BLED评分≥3分、CHA2DS2-VASc评分≥2分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表示心房颤动并非是继发于瓣膜病,患者通过左心耳封堵术可以避免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 HAS-BLED评分是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时出血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后并发症有:1、心房穿孔:左心耳封堵术中需要进行穿刺,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损伤心房壁,引起心房穿孔。2、心包积液:如果手术时左心耳区域受到严重的损伤,还可能引起心包积液,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血栓:如果手术中没有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术后可能会
左心耳封堵术后并发症如下:1、心包积液和心脏填塞;2、残余漏;3、空气栓塞和血栓栓塞;4、封堵器移位或脱落;5、器械相关血栓形成;6、血管损伤。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微创手术,经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时左心耳内的血栓形成,是现阶段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