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腹胀及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神经精神症状等。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胃下垂最可靠的方法。胃下垂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胃托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胃下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饭后不宜立即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和治疗胃下垂?
1.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2.如何诊断胃下垂?
上消化道造影:为诊断胃下垂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无张力型胃,胃体呈垂直状,蠕动无力,胃内滞留液较多,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骼嵴连线以下。
其他检查:患者如有直立性低血压、消瘦、乏力等症状时,需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如血常规、基础代谢率、胃肠X线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等,以除外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等。
3.胃下垂如何治疗?
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张力,并少吃多餐,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
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给予助消化剂、维生素B1、谷维素等。
胃托治疗:胃托是治疗胃下垂的常用方法之一,适用于轻、中度胃下垂患者。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胃下垂患者。手术方法主要有胃部分切除术、胃固定术等。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等,辨证论治,给予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方剂。
针灸治疗: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推拿治疗: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整脾胃功能,缓解症状。
胃下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食多餐: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增加,以减轻胃的负担。
营养均衡: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饭后不宜立即运动:饭后应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