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引起,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症状,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检查等,治疗包括对因治疗、改善心肺功能及并发症治疗,预防需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改善呼吸功能等。
根据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以下是一篇严肃医疗原创精编的
一、主需求回答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二、分点解答
1.支气管-肺疾病
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这些疾病可导致气道狭窄、肺部感染、肺血管床减少等,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肺动脉高压,从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3.肺血管疾病
肺小动脉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闭塞症、肺毛细血管瘤等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4.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导致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三、衍生需求解释
1.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
2.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3.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改善心肺功能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等。
4.预防包括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改善呼吸功能等。
四、关键信息提取
1.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等。
2.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
3.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等。
4.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改善心肺功能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等。
5.预防包括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改善呼吸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