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病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能力低下、胆汁排泄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处理方式不同,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以下是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重要信息。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增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使胆红素生成增加。
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新生儿出生后,肝、肠循环建立,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胆道排泄。
2.肝脏胆红素代谢能力低下
肝Y、Z蛋白含量低: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使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功能不足。
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使胆红素结合排泄减少。
胆红素排泄功能差: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使胆红素经肠道吸收增加。
3.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感染引起。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胆管闭锁:是新生儿持续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多由于宫内病毒感染、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如喂养、光照等,以帮助新生儿顺利度过黄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