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临泣穴的位置在哪里

张萌萌 2025-07-22 20:28:47 2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眼部疾病、妇科疾病及其他病症,如胆囊炎、胆结石、胁肋疼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足跗肿痛等,刺激方法包括按摩、艾灸、针刺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以下是关于足临泣穴的一些信息:

1.穴位归属:足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2.主要功效:足临泣穴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

3.适用病症:

肝胆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胁肋疼痛等。

眼部疾病:如目赤肿痛、近视、斜视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

其他病症:如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足跗肿痛等。

4.刺激方法:

按摩:用手指指腹按压足临泣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艾灸:将艾条点燃,放在足临泣穴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5-10分钟,以皮肤温热但不烫伤为度。

针刺: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针刺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穴位治疗疾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点赞
相关资源

临泣的准确位置 2025-07-22

临泣的准确位置因具体穴位而异,主要包括头临泣和足临泣。头临泣位于人体头部前发际线上0.5寸,瞳孔直上处。足临泣则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即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二者均属于中医经络穴位,具有不同的功效。头临泣可通利关节、祛湿


足临泣穴的功效与作用 2025-07-22

足临泣穴主要具有舒肝熄风、化痰消肿、通调带脉等功效,可以达到缓解肝气郁结症状、缓解疼痛、调理妇科疾病等作用。1、舒肝熄风足临泣穴具有舒肝熄风之功效,对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化痰消肿足临泣穴具有化痰消肿的功效,对于头痛


临泣穴的位置及功效 2025-07-22

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位于第四和第五跖骨之间,主要功效是疏肝利胆、调经止痛、醒脑开窍,适用于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乳痈、瘰疬、疟疾等病症,可采用按摩、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刺激。 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位于第四和第五跖骨之间


足临泣的正确针灸手法 2025-07-22

针灸足临泣时,直刺0.5-0.8寸,行针时可采用提插捻转法,留针20-30分钟,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 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针灸该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以下是足临泣的正确针灸手法: 1.穴位定位:在足背外侧,第4趾、第5趾跖骨夹缝中。 2.消毒:在针刺


足临泣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2025-07-22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止痛、通络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胁肋痛、足跗肿痛等病症。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以下是关于足临泣穴的一


足临泣、头临泣穴怎么取穴 2025-07-22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头临泣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足临泣、头临泣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穴位,它们分别位于足部和头部,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足临泣、头临泣穴的取穴方法: 1.足临


足临泣的功效与作用? 2025-07-22

  足临泣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通调带脉、舒肝熄风的功效,适当按摩足临泣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袭;足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胁肋痛、乳痈、中风偏瘫、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等病症,能够缓解头痛、眼睛肿痛等不适的症状。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