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心律失常,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头晕等症状,严重可猝死。心电图可确诊,治疗方法有药物、起搏器安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根据上述需求,文章回答如下:
1.症状表现
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黑矇、心悸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抽搐,甚至猝死。
2.相关信息
心率缓慢程度与症状轻重无关,部分患者心率可<40次/分。
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心率可<60次/分,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3.病因
健康人常见于睡眠、体力活动、运动员。
疾病可见于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及窦房结病变等。
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检查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发作的窦性心动过缓。
阿托品试验:可评估窦房结功能。
其他: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查找病因。
5.治疗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
有症状者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
严重者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6.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定期复查心电图。
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关键信息: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头晕、乏力、黑矇、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抽搐,甚至猝死。心电图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起搏器安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