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后外侧角由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腘肌腱、腓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和关节囊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
膝关节后外侧角(PL)由一系列结构组成,包括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腘肌腱、腓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和关节囊等,这些结构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当这些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受损或出现病变时,都可能导致膝关节后外侧角综合征,从而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因此,了解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角综合征非常重要。
1.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结构:由髌韧带外侧缘向外后侧走行,止于腓骨头前面的腓骨小头上,分为前束和后束。
功能:与前交叉韧带一起防止胫骨过度前移,限制膝关节外侧旋转。
2.腘肌腱
结构:起自股骨外上髁,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止于腓骨小头。
功能:主要作用是屈膝和外旋小腿。
3.腓侧副韧带
结构: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止于腓骨小头。
功能:与外侧半月板和腘肌腱一起限制膝关节过度外翻。
4.豆腓韧带
结构:起自股骨外上髁,向后下方走行,止于腓骨头。
功能:限制膝关节过度外旋。
5.弓状韧带
结构:起自股骨外上髁,向后下方走行,止于腓骨头。
功能:限制膝关节过度外旋。
6.关节囊
结构:膝关节囊的后外侧部分增厚,形成腘肌腱鞘和腓侧副韧带鞘。
功能: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任何一部分的损伤或病变都可能导致膝关节后外侧角综合征。因此,对于膝关节后外侧角综合征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