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痛风为“白虎历节风”,是一种因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不良致血尿酸升高而引发的炎性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还可侵犯其他较大关节,发作时会有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等症状。患者应注意饮食、多饮水、避免诱因、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
中医将痛风称为“白虎历节风”。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痛风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轮、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跟腱、髌骨滑囊、耳廓、腱鞘等部位。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痛风石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控制: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2.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排泄。
3.避免诱因: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受潮、受冷等。
4.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尿酸、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