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分别由挖耳损伤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症状为耳痛、红肿、分泌物等,治疗方法包括热敷、切开引流、保持清洁等。
外耳道炎是一种发生于外耳道皮肤的炎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糖尿病患者及贫血、维生素缺乏等慢性病患者易患本病。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检查时可发现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破溃后可排出少许脓血。
弥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病因可因外耳道局部皮肤抵抗力降低,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游泳、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使用不干净的工具挖耳,损伤皮肤引起感染)等原因诱发。其主要症状为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有分泌物,可有耳痛、听力减退等。
治疗外耳道炎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外耳道疖未化脓者,可局部热敷或使用鱼石脂甘油纱条敷贴,促使炎症消退。外耳道疖已成熟者,可切开引流。对于弥漫性外耳道炎,应戒除挖耳习惯,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合剂的药膏或霜剂,如派瑞松乳膏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水进入外耳道,不要频繁挖耳,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如果出现外耳道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及时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