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气压伤的高发人群包括航空旅行者、潜水员、乘坐高速电梯者、患有鼻部疾病者、婴幼儿、吹奏乐器者及其他易患人群。预防措施包括做吞咽、咀嚼、打哈欠等动作,或用手指按压耳屏,积极治疗鼻部疾病,保持咽鼓管通畅,正确吹奏乐器等。
中耳气压伤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航空旅行者:在飞机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外界气压变化明显,而咽鼓管功能较差者,难以使鼓室内外气压平衡,易导致中耳气压伤。
2.潜水员:潜水过程中,深度的快速变化会导致气压变化,若不注意调压,可能引发中耳气压伤。
3.乘坐高速电梯者:在电梯快速升降过程中,气压变化可能导致中耳气压伤。
4.其他:患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者;婴幼儿等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平直,内径较宽,鼓室口位置较低,故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
5.易患人群:坐飞机时容易出现中耳气压伤的人,比如感冒、鼻塞、流涕的人,乘坐飞机时咽鼓管功能较差,难以平衡鼓室内外气压,容易导致中耳气压伤。还有经常乘坐飞机的人,由于频繁地乘坐飞机,咽鼓管容易反复损伤,导致功能下降,也容易出现中耳气压伤。此外,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人,咽鼓管咽口容易堵塞,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坐飞机时也容易出现中耳气压伤。
6.职业因素:如吹奏乐器者,吹奏时需持续用力,使口腔内压力增加,若吹奏时张大口,咽鼓管未能及时开放,外界气压高于鼓室内气压,可导致中耳气压伤。
7.其他:乘坐过山车、玩跳伞等高速运动的人,也可能因气压变化导致中耳气压伤。
对于这些人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中耳气压伤:
1.航空旅行者:在飞机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可做吞咽、咀嚼、打哈欠等动作,或用手指按压耳屏,以开放咽鼓管,平衡鼓室内外气压。
2.潜水员:潜水时应注意控制潜水深度和上升速度,避免因气压变化过快导致中耳气压伤。
3.乘坐高速电梯者:在电梯快速升降过程中,可保持闭嘴、吞咽等动作,减轻气压变化对中耳的影响。
4.其他:积极治疗鼻部疾病,保持咽鼓管通畅;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防止呛咳,避免平卧喂奶;吹奏乐器时应注意正确的吹奏方法,避免过度用力。
总之,中耳气压伤的高发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耳朵,避免气压伤的发生。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