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确诊依据包括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严重症状与心肺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找到羊水有形物质、对羊水进行检查等。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综合征。羊水栓塞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的确诊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呛咳、昏迷、血压下降等症状。
2.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
3.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以及DIC的其他表现。
4.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等改变。
5.在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找到羊水有形物质,如角化上皮、毳毛、胎脂、胎粪等。
6.对羊水进行检查,如涂片、培养等,发现羊水有形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高危孕产妇,如高龄、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羊水栓塞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包括正确处理产程、避免催产素使用不当、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
总之,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对于高危孕产妇,应加强围产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羊水栓塞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以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