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烧心、呕吐等,严重可致胃出血、贫血、胃溃疡、胃癌等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有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幽门功能失常、碱性反流性胃炎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需遵医嘱服药、调整饮食、定期复查胃镜。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可伴有腹胀、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柏油样便。此外,胃黏膜出血还可能引发贫血、胃溃疡、胃癌等并发症。
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有: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这种情况是因为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幽门功能失常: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胃幽门正常的关闭功能遭到破坏,胆囊中的胆汁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
碱性反流性胃炎:因胆汁反流而致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下降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刺激性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抬高床头。
药物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等。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刺激性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
定期复查胃镜,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