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多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症状包括腕部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
克雷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为骨科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
克雷氏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伸展,手掌先着地,传达暴力向上作用于桡骨远端,可引起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3cm范围内,可为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亦可向掌侧成角畸形,严重者可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
克雷氏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腕部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畸形明显时,侧面观呈“银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样”畸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是治疗克雷氏骨折的常用方法,通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手法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复位后的固定:复位后需要使用石膏或夹板将手腕固定在功能位,通常需要固定4~6周,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2.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需要进行手腕的功能锻炼,以恢复手腕的灵活性和力量。
3.并发症的处理:克雷氏骨折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正中神经损伤、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处理。
4.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克雷氏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复位后的固定、功能锻炼、并发症的处理和定期复查等问题,以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