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得了中耳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病因包括:
咽鼓管途径感染: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外耳道鼓膜途径:如果鼓膜穿孔,污水、细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血行感染:比如急性乳突炎,可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发生于儿童群体。
主要症状有:
听力下降: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检查、听力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如果中耳炎症状较轻,医生会开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滴耳液等,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中耳炎病情严重,如鼓膜穿孔、中耳积脓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成型术等。
此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呛水等。同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中耳炎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