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自行挖耳屎,可能会导致外耳道损伤、感染,引发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甚至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如果耳屎过多、过大或者结成硬块,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清理。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性物质,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耳屎会随着头部的运动和咀嚼动作自行排出体外,不需要特别清理。但是,如果耳屎过多、过大或者结成硬块,可能会导致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清理。
以下是一些不建议自行挖耳屎的原因:
1.外耳道皮肤非常薄,且皮下组织少,与软骨膜连接紧密,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2.耳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同时还能保持外耳道的湿度和温度。如果经常挖耳屎,会破坏外耳道的自然环境,导致外耳道干燥、瘙痒,容易引发外耳道炎。
3.自行挖耳屎时,如果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皮肤,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炎。如果感染扩散到中耳,还可能引起中耳炎。
如果耳屎过多、过大或者结成硬块,导致外耳道堵塞、听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清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理耳屎的方法:
1.耵聍钩取出法:医生会使用耵聍钩将耳屎取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耳屎较小、较软的情况。
2.外耳道冲洗法: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药液冲洗外耳道,将耳屎冲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耳屎较多、较硬的情况。
3.吸引器吸出法:医生会使用吸引器将耳屎吸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耳屎较小、较软的情况。
4.耳内镜下耵聍取出术:如果耳屎较大、较硬,或者外耳道狭窄,无法使用上述方法取出耳屎,医生可能会在耳内镜下进行耵聍取出术。
需要注意的是,在清理耳屎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要自行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挖耳屎,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
总之,耳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经常清理。如果出现耳屎过多、过大或者结成硬块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