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后,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可采取冷敷等方式缓解,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孕妇、哺乳期女性、慢性病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及其他特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需谨慎,如有疑虑应咨询医生。
接种新冠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以下是一些应对建议:
1.观察症状:接种后应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冷敷:如果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可以在接种后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3.避免刺激:接种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搔抓、摩擦,避免热水烫洗,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4.就医:如果红肿、疼痛症状严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高热、寒战、皮疹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新冠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再离开。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特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孕妇:目前尚未获得孕妇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因此不建议孕妇接种新冠疫苗。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发现怀孕,不建议采取特别的医学措施,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2.哺乳期女性: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后可继续正常哺乳。
3.慢性病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4.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5.过敏体质人群: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以及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6.其他特殊人群: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的人群,肌肉注射可能会引起出血,应谨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建议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