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14~30岁年轻女性,是由于黄体内部压力增加或受到外力撞击而破裂,可导致下腹疼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阴道出血、休克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下腹撞击、治疗妇科疾病、保持心情愉悦等。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那么,黄体破裂是怎么回事呢?
黄体是女性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此外,在剧烈运动、下腹受到撞击、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也可能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
黄体破裂后的表现取决于破裂口的大小、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下腹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一侧下腹部,可为隐痛或胀痛,也可能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
2.肛门坠胀感:破裂口如果靠近直肠,可能会刺激直肠,引起肛门坠胀感。
3.恶心、呕吐:如果出血量多,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4.阴道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白带带血丝或少量阴道流血;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月经来潮。
5.休克:如果黄体破裂后出血量大,且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黄体破裂的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出血量少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下腹隐痛,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女性在月经中期或月经后期出现下腹疼痛,尤其是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黄体破裂的治疗,主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较轻,出血量少,生命体征稳定,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血、止痛等。如果症状严重,出血量多,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及时手术治疗,清除积血,止血并修复破裂口。
此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黄体破裂的发生:
1.月经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避免下腹受到撞击。
3.及时治疗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黄体破裂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急症,女性朋友应了解其相关知识,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