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形成原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久病体虚、外伤等。
1.情志失调
长期的情志不畅,如抑郁、愤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血液的运行,形成气滞血瘀。
2.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等,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阻碍气机运行,进而导致气滞血瘀。
3.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邪气,如寒邪、湿邪等,会导致气机凝滞,血脉瘀阻,形成气滞血瘀。
4.久病体虚
久病不愈或大病之后,人体气血亏虚,运行无力,也容易导致气滞血瘀。
5.外伤
跌打损伤、金刃所伤等外伤,会导致局部气血瘀滞,形成血瘀。
气滞血瘀的症状较为多样,常见的有疼痛、肿块、出血、紫绀等。治疗气滞血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常用的方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调理气血等。